查看原文
其他

聊聊唐朝老师的简化DDM估值法

食兔君 兔子书斋
2024-09-20

(文章仅供参考,不作为投资意见)

唐朝老师在《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:18节课看透银行业》中,聊到过对银行股的两种估值法,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。

其中绝对估值法很类似于券商常用的DDM模型,但唐朝老师对传统的公式进行了优美的简化,可以参看P254,我对建设银行的估值就是完全照搬了这种简化方式。

(想看完整而复杂的DDM,也可参看《王剑讲银行业》的P284,这本书还不错,王剑老师这本书的参考书目里就有《手银2》。)

今日无事,我们来聊一聊唐朝老师简化后的DDM。

笔者在《杠杆买入建设银行》的「1.4.2绝对估值法」中,就完整引述了这种方法,感兴趣的同志可以围之观之。

一、理论:什么是DDM

DDM,即股利贴现模型(Dividend Discount Model),是一种股票内在价值评价模型。威廉姆斯(Williams)和戈登(Gordon)1938年提出了公司(股票)价值评估的股利贴现模型(DDM),为定量分析虚拟资本、资产和公司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,也为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。

关于它的最基本解释(公式解释),我们直接摘抄百度百科——

显而易见,这种估值方法是有局限性的:它只适用于分红量足且稳定的企业,并且不能有太大的周期性波动。

DDM模型适合于银行。虽然银行的业绩有些许周期性,但分红量足且稳定(尤其是全国性银行)。

而且,银行的真实现金流实在难以取得,采用其他绝对估值法也缺乏逻辑。

我在《杠杆买入建设银行》里说,「大行不以盈利为目的」,引得不少银行从业者吐槽:我们的盈利要求可严格了。

自然,近几年银行从业者们可谓是非常辛苦,盈利要求很高——因为营商环境变难了。

「不以盈利为目的」的意思并非不盈利,而是在「大是大非」面前,银行大概率是不得不吃亏的。银行是百业之母,天然有着为全村修路的责任。

因此,对银行盈利能力的估算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,而银行标出来的ROE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。

回归正题,我们抛开复杂的公式,DDM的核心就一句话——股息是股票的真实现金流。

在DDM模型中,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两块收益的折现:1)N年的分红加总;2)N年后卖出时的价值。

具体到哪一年买卖,是否进行二段、三段折现,则因人而异。

笔者认为,唐朝老师以五年时间观银行的思考方式很具有启发性——滚动的五年不涉及永续折现问题,对自由现金流(分红)的折现不必涉及到二段以上、卖出价值也便于估算。

因此笔者在实操中也采用N=5的思路,跳过二段、三段折现。

二、实操:估算青岛港的内在价值

有同志咨询,怎么给青岛港定个合理估值?

正好借简化后的DDM模型再做个展示:

1)保守估计一个ROE和分红比例。

上市以来,青岛港的资本变动较大,可使用数据不多。对ROE的选择,究竟是资产重组带来的净利润下降更明显还是「一省一港」整合带来的竞争减缓作用大,实际上投资者(甚至是管理者都)不得而知,从悲观角度出发,还是按照价值毁灭的情况,以每年1%的价值毁灭速度来预估。

(为简化计算,此处的ROE采用年末净资产,而不是平均净资产计算)

对青岛港的分红比例,考虑到「成熟的港口股终将向高速公路股靠近」的逻辑,可以认为分红率至少是维持35%以上不降。

2)根据前一年的净资产基数和预估的ROE,计算次年净利润。

得到48.68亿。

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,应该没有人会算错。

(笔者在《杠杆买入建设银行》里算错了😂……对建设银行的估值需要调整)

3)将次年净利润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股利,另一部分滚进净资产里。

股利:17.04亿,滚进净资产里:31.64亿。

4)重复以上步骤,得出之后N年(假定N=5)的分红数额及N年后的净资产数据。

5)将历年所得分红分别折现相加得出价值A,再将N年后的净资产价值给一个可能的市场售价,得出价值B。

将分红按照7%的折现率折现,得到A=66.34亿。

(折现率比较个性化,6%、7%、8%……都算合理)

将五年后的净资产按青岛港H股的近十年平均PB定价,PB=1.05。(这里应该用港口的重置成本,但考虑到港口的天然优势无法复制且差异极大,不好估量,直接用青岛港H的平均定价)

并按7%折现,得到B=391.91亿。

6)A+B,得到青岛港当前市值,与目前市值对比,是否有明显便宜可占。

A+B=458.25亿,拦腰一刀:(A+B)/2=229.13亿.

因此,可以认为青岛港的合理市值为229.13-458.25亿,对应的股价分别是3.53-7.06元/股。


这种「A+B」的估算方式中,A即是分红累加,B即是卖出价值。代表着你以(A+B)的市值买入,你可收获年化7%的收益——折扣越大回报越多。

唐朝老师的简化DDM估值法将原来的2-3段折现变为短期视野内(3-5年)的1段,会损失企业永续经营的溢价,但胜在非常方便。

估值本就不是一个需要斤斤计较的事,锚点在你心中。

7)对分红扣除港股通专属红利税。

这是不少同志有需求的项目,因为DDM的估值往往应用在分红较高且稳定的企业上,港股分红时,港股通投资者需要支付20%的红利税,因此在考虑分红收益A的价值时,需要对A进行打折,a=0.8A。

同时考虑到A股打新存在超额收益、港股流动性差、交易费率高等问题,再对(A+B)整体打9.5折,得到港股通投资者的专属估值3.2-6.41元人民币/股。(对应的港币自行换算)

后续实盘周记我也会更新上这个估值数据。


顺便说一声,因为之前估算建行投资价值时算错了2023年的净利润,因此一路错下去,现在干脆也修正成港股通专属估值——

建设银行H股合理估值范围:6.67-13.35元人民币/股;

建设银行A股合理估值范围:7.27-14.53元人民币/股。

三、拓展:一些值得说明的问题

有三个需要说明的地方:

1.DDM是一种比较悲观的计算方法。

这种估值方法其实对于港口股是不太合适的,会低估了港口的价值。

因为DDM本质上是将股息当作唯一的自由现金流,假设企业永续存在且持续产生股息,去估算这种企业的投资价值。

这种假设对企业而言往往趋于保守,更别提我们总是更悲观地再假设企业的ROE会持续下滑。

对于B(卖出价值)的定价,简化后的DDM寻求于市场共识(五年后的合理PB),因此有时会出现AH同时上市的企业中,更贵的A股比更便宜的H股更有投资价值的情况发生(因为对未来的PB估的更高),这无疑也是令人不舒服的。

讨论A/H之差的时候涉及到一个问题,估值中枢。

建行都采用1.15倍PB作为N年后的卖出费率是没有问题的,因为1.15-1.2倍PB本就是一家银行的重置成本。

但港口的重置成本几乎不可能取得(港口太依赖地理环境了,不存在重置的可能性),因此港口的估值中枢我用的是1.05倍PB,这是青岛港H近十年的PB中位数。

可是青岛港A的PB中位数是1.2倍,如果使用此估值,则青岛港A股的估值范围可以提到3.96-7.92元人民币/股,提高了1元多。

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,其实可以回到昨天《ROE的骗局》里的观点,理论上分红再投入的投资收益率=ROE+ROE*分红率*(1/PB-1)+ΔPE,这是@微光探索 博士计算的公式——

ΔPE是PE的年增长率,但ΔPE的贡献值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近于0,所以投资者在思考时可以不考虑估值中枢的移动。

同样的道理,DDM计算的方式只是提供一个估值的锚点,对于青岛港,投资者使用3.2-6.41元/股、3.53-7.06元/股还是3.96-7.92元/股,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,不一定非得「算个明白」。

笔者一般会结合对企业的感性认知来确定估值范围,对于难以获取重置成本的港口股,给1-1.1倍PB会让我更舒服,因此有1.05PB这个选项时,我倾向于使用它,而不是1.2倍PB,就这么简单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唐在举例子中计算工商银行的价值时,会假设「五年后(2015年)净资产按照1.15倍PB价格出手」,而实际上工商银行在那段时间的PB在0.9倍上下,1.15倍妥妥算是高估。(《手银2》的成书时间是2017年,估值假设的时间段是2010-2015年,因此不存在PB中枢难取得的状况)

因为1.15-1.2倍PB大约就是银行的重置成本(获得一家银行牌照,然后进行业务布局直至产生盈利的过程,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),不去估算接盘侠的出价,而是假设五年后银行能有一个公允的价格(1.15倍PB),至于到时候有没有、差多少,都不太重要,这只是个锚点。

2.简化后的DDM对企业的定价是充分非必要的,不可以逆运算。

简化后的DDM可以给企业一个估值锚点,但不能同通过这个锚点反推企业特性。

在这种简化模型中,会出现一个很好玩的现象:

假设青岛港的分红率更高(假设是40%),你猜会如何?

答案是企业的价值会降低——越高越低。

分红是40%的话,以五年为限(N=5),A+B=456.19亿,略有降低。

如果提高卖出的PB(例如1.2倍),这种现象更明显。

难道是说分红多了更不好吗?

不是的。这种简化的DDM,是在表达五年后的企业值(A+B)两份钱的意思。分红越大,则A越大;留存收益越大则B越大。

归根结底,是因为这种简化方式认为分红的现金是「死的」,只能被折现,而留存收益是「活的」,会以ROE的速度增加企业的内在价值(这一点本身就难以估量)。

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,会得到「留存收益反而更好」的结论。

但B可能会消失(或部分价值毁灭)、你可能不会执行卖出或更快就卖出等等,而A可以再投入其他生产或者分红再投入。未来未来,这种倒过来算的方法是没有现实意义的。

3.DDM不考虑分红再投入带来的影响。

所有的DDM模型均不考虑分红再投入带来的影响。

关于分红再投入如何影响不同PB下的投资价值,可移步昨日作品《ROE的骗局》。

需要说明的是,分红再投入的投资收益率=ROE+ROE*分红率*(1/PB-1)+ΔPE只是一个静态公式,考虑的是投资者在不同PB条件下分红再投入获得的潜在回报,并非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。

公式本质上还是变形了的唯ROE论,没有考虑过ROE的真实性和企业发展状况,可以看作是对「企业的长期回报等于它的ROE」之修正,并不是什么万能公式😂

投资没有圣杯。



留 言 处 👇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兔子书斋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